公會一直以來持續思考對於產業快速變動下的挑戰,如何與時俱進的去思考下一步,上一期會刊我們談到疫情下的數位轉型,去年開始的疫情改變了全球人們原本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人與人之間轉換成一個疫情模式下的互動連結。而我們不動產業呢?是否也有數位轉型的趨勢可以來探討呢?
這兩年來我們常聽到所謂的不動產科技(PropTech,結合Property和Technology)通常泛指的是前段銷售階段的銷售管理平台建置、B2B以及B2C行銷平台建置延伸至交屋後之社區管理客服平台建置,建築建造階段的數位應用同樣也有相當比例被提出討論,尤其當全球產業皆面臨缺工的窘境,可以看到營建缺工已經是全國甚至是全球都在聚焦的難題,國內營造業者也在研發各種數位轉型的方法,透過越臻成熟的BIM製圖技術,在設計階段就能將未來營建會遇到的問題介面提早檢討,減少損料及重工的機率,同時也更精準的縮短工期。
不可諱言,Covid-19疫情已經改變我們的工作文化,也發展了全新的商業操作模式,在2021年十月份,我們看到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向全球介紹他的Metaverse(中文稱元宇宙)在各領域的應用,在生活方面、在教育方面以及未來的虛擬工作環境,都有跨世代的全新世界觀。Metaverse是各種科技的匯集,如雲端運算、人工智慧、AR/VR、網路通訊及區塊鏈科技的整合,我們看到那不只是一個虛擬宇宙,每項介紹都在強調優化未來人們的沈浸式體驗。凌駕在時空與現實的限制上,建築在Metaverse的發展將會突破許多疆界,就像祖克柏在影片中所說,在設計製圖完成就可以模擬現實建造過程,同時在虛擬世界也將需要重新建造一個新的世界,也許在將來,建築師或建築產業將會不受限地域性的條件限制,房地產業不只是在地的場域佈局,未來可預期發展出無國界的虛擬世界運作體系。
回到我們公會來看,會務工作最直接與外部連結的數位媒介就是網站,最近全新上線的公會網站,將以更便捷的介面服務會員,例如我們的「建築與環境」會刊,在公會新網站上,以「焦點360」的面貌,讓所有與產業相關的文章資訊都可以更即時的呈現在網站.也許我們離元宇宙的烏托邦還有一段距離,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但可以確信的是,數位發展將迎來一個加速發展的時期。
回顧2021年的房市,住宅市場在剛性需求支撐丶營建成本高漲丶通貨膨脹保值心態丶等各大利因環境下,展開一波上揚局勢,全台土地市場丶商用不動產丶住宅產品市場皆全面價量齊揚,房市邁入景氣技術循環的主升段。
隨著建設業發展,需求大增下,營建所需各項原物料因國際航運塞車加上全球性通貨在油價與大宗物資大幅上升帶動的影響下,造成營建成本持續上升,建造原物料交貨遙遙無期之外,缺工現象也日益嚴重,已看不到整體工程預算天花板,對於工程交屋的嚴峻考驗,呼籲同業要小心評估風險關鍵,這項市場機制也漸漸反應在預售屋銷售端節奏放慢的現象;面對波動的營建成本,正雄也在今年中主動向中華民國不動產估價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建議在「第四號公報」中之「營造或施工費標準表」,應與時俱進調整接近執行估值單價,因此中華民國不動產估價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於110年11月1日發布的新版「第四號公報」,修正調高營造或施工費反映營建成本變動趨勢,將影響後續銀行端在進行建築融資評估金額之基礎得以提高,望緩解同業在政策限缩下之不足。
在營建工料雙漲議題方面,全國各地方政府皆諒察建設產業的困境,已發函通知可自動展延建築期限,像台中市政府都發局早在2020與2021年分別公告可自動展延建築期限的消息,於2020年領得台中市建造、雜項執照,或執照至2020年1月22日仍為有效者自動延長建築期限2年,2021年6月11日再度公告於2021年領得建造、雜項執照者,建築期限展延2年,無須另行申請;但針對營建工期延宕苦無解方,衍伸出的建案逾期交屋狀況,中央政府卻遲無作為,僅以建議循民事訴訟或消費爭議等管道解決,如此消極之回應讓產業如何面對買賣雙方之市場糾紛。建請內政部主管機關,應將「疫情警戒期間」及「營建缺工」等情事納為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第12點第1項但書得順延期限之事由,方能減少預售屋買賣履約爭議及交易糾紛等問題;同時也建議公部門應建立「交屋工期調整審議機制」,能夠更彈性的應對大環境所衍伸的工期延遲問題,否則在不合理的工期節奏下,營建品質將難以控管。延續工料雙漲的議題,尤其是面對缺工的人力斷層問題,產業都在思考如何是否能將工程轉入科技面,才能提升營造品質與效率,像是VR模擬興建體系、空拍機、紅外線感應等技術都是目前台灣已經應用在工程的現代科技。而鋁系統模板對於人力配置、對於友善環境的優勢,在公會的教育推廣委員會中也提出討論;鋁系統模板可重複利用的環保概念、組裝上有標準作業程序的基準、鋁模板所導致的廢棄物也遠比傳統木模板來的少、而鋁模板灌漿拆除後的狀態也可減少後續泥作修飾的大量人力等優點,加上建築設計已逐漸轉型BIM數位系統建置,在營建各項環節更能精準掌握不同工種介面的問題,搭配鋁系統模版規格化的特點,是值得投入研究的項目之一,相信未來應該會發展出各種增進效率的方法。公會將會持續研討各項方案,不定期舉辦各項新建材新工法的座談會分享給同業,與產業一起面對未來挑戰!
隨著人類發展的進程,也使地球面臨有始以來最大的危機,尤以氣候變遷對世界各地的可持續發展構成很大的威脅。為了改變我們的世界,2015年9月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2030 Agenda)及其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同時,在2015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期望能聯手透過這項氣候協議遏阻全球暖化趨勢。ESG 是繼 CSR 企業永續經營概念下,為衡量一家企業經營的績效指標,也就是市場參照的投資標準;而 SDGs,則是列出更細節的準則,兩者密切結合時,將帶動企業高成長、創造更多社會福祉。這兩項協定都是為了建構更永續的未來,因此全世界各國家、城市、企業都以此為終極目標而制定出符合各國的實行策略。永續發展與減碳行動已是刻不容緩的目標,而回到建築來看,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統計,全球的建築業佔全球資源總量的30%、全球能源消耗的40%以及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30%,建築產業被稱為是高碳排的產業,因此透過建築的減碳策略也是國際公認的重要的永續發展一環,SDGs 目標11: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發展可持續的建築也是當今所有建築人應該懷抱的核心思維。
台中市為了減碳,近年也訂定「臺中市鼓勵宜居建築設施設置及回饋辦法」。推動宜居建築的政策格局遠比台灣既有綠建築標章所規範的來得更大更廣,2008年以來師法新加坡花園城市的綠色工法,打造台中市成為宜居建築的目標;從政策面來看,新加坡比我們目前台中市所推行的宜居建築有更多獎勵措施,自稱為花園城市的新加坡,不只是景觀陽台不計容積,在空中花園還有獎勵容積,另外,多孔隙設計的配置方式,開窗表面積增大可以帶動室內通風率,即可減少潮濕的狀況發生,也是獎勵的項目之一。可以看到新加坡時代性的的新建築在背後絕對有相當強度的政策面在支撐著。除了政策面的鼓勵,台中的宜居建築,將來最重要的是住在裡面的住戶即所謂的使用者,攸關交屋後的維護管理,對於這項綠色革命,未來每個人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現代的建築新思維,講求的不只是建築本身的美,而是帶動建築周邊環境鄰里的品質提升,城市也因為共享而成為一個更好的社會。進而創造願景的動力讓每個人成為更好的個人。這與SDGs中所講的共享共好,不謀而合。
地球暖化的衝擊,極端氣候的嚴峻考驗,剛結束的COP26《格拉斯哥氣候協議》(Glasgow Climate Pact), 全球都對於這項議題提交了具體行動,這次會中提出了「2050淨零碳排」目標,讓各國元首不得不正視這個危害全球的議題,COP26《格拉斯哥氣候協議》(Glasgow Climate Pact)中,有一些新的方案,其中幾個發展快速的新興經濟體,由於人口眾多而成為世界主要排碳國,如「金磚四國」(BRIC)包括中國、俄羅斯、巴西和印度,每次氣候高峰大會都是外界的聚焦對象,但同樣背負國家巨大經濟成長壓力,因而也十分抗拒大規模的減碳行動。中國所勉強提交的減碳計畫就與目前中國大缺電的問題息息相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喊出將在2030年達到用碳高峰、在2060年前邁向「碳中和」的目標,中國的中央政策宣導加強「落實減排」的調控壓力,導致各地政府為了呼應中央,由上而下強制、層層加碼限電、停產措施,就成了這次大缺電的主要原因。在未來,因應淨零碳排的行動方案將只會有增無減,台灣目前雖然非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締約成員之一,但每年都會積極派人參與雙邊會議等活動。國內也正積極部署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除了穩定推動中的能源轉型,包括製造、運輸、住宅、農業等部門,也必須提出系統性的減碳策略。環保署也在2021年10月21日預告《溫管法》修正草案,將2050淨零排放入法。相信在2025年下一次的國際氣象高峰會中,必定有更多改變生活的局勢出現,減碳將會改寫經濟的邏輯,誰能率先發展新技術、建立新模式,誰就能在新的全球局勢中,把握住關鍵地位。
排碳有價的未來,金融業也沒有缺席,面對世界大廠對供應鏈的淨零碳排要求,以及未來碳稅、碳費的必然,國內外皆積極響應綠色金融行動方案。目前已知有玉山銀行與兆豐銀行兩家銀行都宣布已完成信用卡碳足跡認證,盤點其發行信用卡從原料、製程、配送、使用、到最後廢棄之整體生命週期之碳足跡;而大多數銀行已開始對於高碳排敏感性的產業,採取有條件的放款,玉山銀行在今年五月更是丟出第一個影響各大企業的震撼彈,將來沒有碳揭露的企業,將不接受申請融資的服務;對於建築產業而言,除了最直接的融資問題,滙豐、玉山、永豐和渣打等四家銀行目前提供「綠色房貸」相關的產品。如個人房貸擔保品符合「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綠建築標章認證者,可提供低利率及貸款費用的專案優惠。另外在今年十月,在財政部指示下,國內九大公股行庫將於2022年全數完成「赤道原則簽署」,藉由公股金融事業聯合倡議,使更多企業重視ESG,協助台灣企業進行低碳轉型。2021年可以看到金融市場上致力ESG發展,開啟了全新的篇章。SDGs不只是一個口號,勢將帶動未來投資的趨勢與機會。
低碳時代來臨,需要改變許多既有的生活思維來因應,採取的行動方案絕對跟減碳有密切關係,歐盟在歐洲綠色協議與歐洲氣候法中提出「Fit for 55」55個方案的措施與目標,涵蓋氣候、能源、建築、碳交易、土地利用、交通運輸、稅賦等面向,以驅動經濟和社會轉型。
「55套案」重點措施與目標:
1. 歐盟碳交易體系(ETS)再擴大,2030年起取消航空業免費排放配額。
2. 完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外國的鋼鐵或鋁等高碳排商品必須購買配額,才能進入歐盟市場。
3. 2035年禁售燃油車;2025年建築營造與公路運輸的燃料供應者納入新的排放交易機制。
4. 增加再生能源的使用,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達40%(原訂目標為32%)。
5. 實施能源稅賦改革,家庭供暖、航運、航空、漁業、電力供應將納入課稅範圍。
6. 利用自然碳匯,在2030年減少3.1億噸二氧化碳;2030年前在歐洲種植30億棵樹木。
7. 設立社會基金補助改善家戶能源效率。
我們從建築的視角來看世界局勢下連動影響,可以看到「Fit for 55」中所提到的CBAM「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將於2023年開始上路,屆時台灣產業界最快將在兩、三年內就會遇到「碳關稅」的風險,鋼鐵、鋁、化肥、電力等產業估計,估計會有新台幣230億元的貿易額受影響,後續恐擴大到半導體、面板、資通訊、材料等產品輸出,若無法達到減碳目標的供應商,在國際市場發展空間將受到壓縮。而許多建築材料也與我們建築產業有絕對直接的關係,不容輕視。
而碳權的議題,在去年又可以從電動車龍頭品牌特斯拉的營收看到,「碳權」是一種無形概念,又稱為「碳排放額度」(Carbon Emission Credit),用最白話的方式說,為了達成減碳目標,每家車廠需要降低生產每輛車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如果無法達成歐盟設定的目標,就會被罰款甚至停工。相反的,如果車廠的碳排放量低於歐盟設定的標準,那就能夠獲得「碳排放額度」,並且轉賣給那些無法達標的車廠,幫他們免除罰款甚至續命。也因為特斯拉是全電動車廠的製程,完全沒有使用到碳排額度的情況下,就將碳權賣給其他各大車廠以應付符合歐盟規定的最高碳排放量。
台灣身為歐盟地區第12大貿易國,周邊的國家包括中國、南韓、日本、新加坡都有相關機制上路,台灣必須正視且及早準備,以免未來各產業受到的衝擊將是措手不及的。台灣不管在地方或中央,都提出了相關的政策白皮書,蔡英文總統提出了「2050零碳」的目標,在台中市,除了我們熟悉的宜居建築,早已在103年提出了發展低碳城市的自治條例,而台中市的都市設計審議原則,也都依循SDGs的內容來作為建議發展方向。公司品牌永續經營的目標下,應立即思考如何盤點碳足跡的重要性,極端氣候之下,現在所有提出的行動方案都極為重要,SDGs永續發展目標可以是值得我們參考的原則,展望永續的環境,期許建構世界健康無慮的家園生活,沒有人是局外人,建築產業必須準備好接招。你,準備好了嗎?